10月12日下午,在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工作站,本报记者正与“禁毒妈妈”高碧华进行采访。此时,另一位“禁毒妈妈”和两位戒毒康复人员走进来,坐在旁边沙发上聊起天来。看到记者好奇的样子,高碧华示意记者不要插话,然后领着记者到另一个房间继续话TB体育官网题。
一个不经意的行为,记者看到了“禁毒妈妈”的专业素养和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尊重和保护。采访中,偶尔听到他们聊天的声音,虽然听不懂他们用闽南话聊的内容,但能感觉到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的氛围。
2008年,为进一步弥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帮教力量上的不足,有效帮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除毒瘾、回归正常生活,湖里区组织成立了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碧华为代表的“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现已有成员135人,至今已帮教帮扶1000多人次。55岁的高碧华,前几年刚从街道退休,她说,现在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禁毒妈妈”服务队。
湖里区禁毒办专职副主任黄思强介绍,“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作为一支民间禁毒公益组织,多年来一直秉持“爱心、耐心、恒心”的理念开展吸毒人员帮教工作,其基层居民群众的“亲民”身份,更好地发挥了政府和涉毒人员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戒毒人员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帮教关系,是湖里区禁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禁毒社会力量。
湖里区江头司法所所长陈美珠告诉记者,“禁毒妈妈”服务队经常组织举办内部培训会,提升专业化能力,除帮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协调化解家庭矛盾、解决家庭困难,“禁毒妈妈”服务队每年还组织开展禁毒宣传、平安关爱等宣传帮教活动。
据了解,“禁毒妈妈”服务队会提前介入帮教,让吸毒人员戒毒能安心。她们走进戒毒所开展关爱慰问活动,将帮教工作延伸到戒毒人员出所之前,拓展接触机会,做到入所对接率100%。
高碧华说,多年来,服务队专业干预,倾心帮扶戒毒人员戒断毒瘾。高碧华牵头8名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专门成立了心理辅导服务队,定期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应用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帮助曾长期经受失眠、抑郁等症状的帮教对象成功地摆脱心理阴霾,逐渐敞开心灵的窗户。从而实现了帮教对象从“强迫听”到“自愿听”、从“不愿讲”到“主动讲”的转变。
社区戒毒人员阿峰曾因抑郁把自己锁在房间内,在里面一直说:“我要走了”。形势紧迫,在接到家属的求助电话后,“禁毒妈妈”志愿者们立即赶往阿峰家。在“禁毒妈妈”们的劝说下,阿峰最终才打开了门。只见他拿着把刀,手上有伤口在持续滴血。在紧急处理了伤口之后,志愿者们立即采取危机干预介入。经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和交流,最终阿峰的情绪逐渐好转,解除了危机状态。
“禁毒妈妈”们时常通过在传统节日组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举办慰问座谈会等活动,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戒毒经验,形成戒毒人员之间暖心互助的融洽氛围。这也吸引了部分戒毒康复人员主动加入到“禁毒妈妈”志愿者队伍中来,发挥同伴支持作用,共同参与戒毒帮教、禁毒宣传等禁毒志愿服务活动。
针对“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就业难、无谋生技能,容易自暴自弃,再次选择吸毒来逃避现实”等问题,“禁毒妈妈”服务队一方面提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就业能力,支持他们自主创业,一方面积极协调各部门为他们争取就业机会,使他们从自食其力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坚定了彻底摆脱毒品的信心和决心。
张某,再就业问题十分不顺,几乎崩溃。“禁毒妈妈”们始终不放弃,在得知张某在计算机网络、材料装修等方面有专长后,鼓励他积极创业。张某不但靠自己养活了自己,还为家庭减轻了负担。此后,经过“禁毒妈妈”服务队的鼓励,他利用盈利所得又“二次创业”。他说他很感激“禁毒妈妈”服务队,让他从叛逆少年转变成创业青年。
对于志愿服务的艰辛,高碧华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曾经走了弯路,他们需要在外力帮助下,做回正常的自己,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使命,去帮助他们,就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2017年至今,湖里区累计实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断三年以上未复吸203人,占总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数213人的95.3%;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从最高的129人减少到目前的10人;辖区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总数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复吸率总体显著下降。
外媒:以色列麦当劳给以军提供免费餐食,多个国家麦当劳发声明撇清关系